2025年3月份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數據分析報告
一、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概況
截至2025年3月底,北京市累計認定專精特新企業10197家,占北京市中小企業總量的比例約為0.48%,累計認定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35家,占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總量的10.15%,自2022年以來連續三年保持全國“小巨人”第一城地位。
二、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畫像
(一)從業人員
截至2025年3月底,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從業人員總數達696749人。從業人員數量位列前三的行業分別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從業人員數量占比均超過12%。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平均從業人員數為71人/家,全市中小企業平均人員數9人/家。
(二)技術創新
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創新能力突出。在專利布局方面,截至2025年3月,企業累計授權專利總數280231件,環比增加1.12%,占北京市全市中小企業授權專利數的40.79%,戶均授權專利30件/家。從專利分類看,累計授權發明專利、外觀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分別為120729件、31995件、127525件,三項占比分別為43.08%、11.42%、45.50%。授權發明專利位列前三位的區域為海淀區、朝陽區和經開區。在軟件著作權方面,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累計所獲軟件著作權367003件,環比增長0.75%,戶均擁有軟件著作權40件/家,大幅領先北京市中小企業所獲軟件著作權數13件/家的平均水平。
從1季度增幅看,專精特新企業新增的授權專利數量占全市中小企業新增授權專利數量的52.16%。從專利分類看,授權發明專利增幅最大,達4733件,占專精特新企業授權專利增量的60.92%。從區域分布看,新增授權發明專利數量六成以上集中在海淀區、經開區和朝陽區,分別占專精特新企業新增授權發明專利總量的35.14%、15.14%和14.96%。
從1季度增速看,專精特新企業累計授權專利快速增長,達2.85%,高于北京市中小企業2.22%的整體增速。從專利分類看,累計授權發明專利、外觀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的增速分別為4.08%、2.57%和1.78%。從區域分布看,除延慶區(增速為11.09%)和門頭溝區(增速為8.65%)授權發明專利增速較高外,其余區域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增速基本在4%左右。
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累計發明專利前10企業專利均超400項,名單如下:
表1 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發明專利授權數量TOP10
(三)上市情況
截至2025年3月底,北京A股上市企業共471家,其中專精特新企業167家(較上月增加1家),占北京市A股上市企業總量的35.46%,占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總量的1.64%。專精特新上市企業分布在主板35家、創業板63家(較上月增加1家)、科創板49家、北交所20家,分別占比20.96%、37.72%、29.34%、11.98%。海淀區上市的專精特新企業最多,達58家,占比34.73%,經濟技術開發區24家,朝陽區16家。從產業分布看,上市專精特新企業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62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38家)、高端智能產業(35家)。截至2025年3月底,上市的專精特新企業市值總額達10620.92億元,企業平均市值為63.60億元/家。
上市前10位的專精特新企業市值均超過150億元,名單如下:
表2 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上市市值Top10
(依據2025年3月底市值時點數)
(四)納稅情況
2025年3月北京專精特新企業實現凈稅收21.77億元,稅收均值是全市中小企業平均水平的近2倍。從區域分布看,稅收均值排名前三的依次為密云區(48.84萬元/家)、順義區(45.88萬元/家)和昌平區(40.73萬元/家)。從高精尖產業分布看,稅收均值前三位的產業依次為醫藥健康產業(132.59萬元/家)、新材料產業(73.11萬元/家)、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62.92萬元/家)。
三、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情況綜述
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整體呈現高質量發展態勢。
一是創新帶動作用顯著。截至2025年3月,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累計授權專利總數280231件,戶均擁有授權專利30件/家,戶均擁有軟著40件/家。1季度專精特新企業新增授權專利數量占全市中小企業新增授權專利數量的五成以上,其中,新增授權發明專利達到新增授權專利總量的六成以上,增速也位列各類專利首位,達4.08%。
二是深受資本市場青睞。截至2025年3月底,北京上市專精特新企業達167家,占北京市A股上市企業總量的35.46%,總市值達10620.92億元,企業平均市值為63.60億元/家,市值前10位專精特新企業均超過150億元。
三是經濟貢獻能力突出。2025年3月,北京專精特新企業實現凈稅收21.77億元,稅收均值是全市中小企業平均水平近2倍,醫藥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經濟貢獻較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