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政策有哪些
2023年7月14日各級工業和信息化部門陸續發布第五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及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復審通過名單,第五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申報推薦17000家,通過3793家,累計培育12192家;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需要復審1744家,通過復審1079家。全國中小企業已經掀起走專、精、特、新培育路線的新風潮。
一、2023年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政策有哪些
在《關于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中得知,到2025前中央計劃安排累計資金至少100億元獎補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各級中小企業管理部門統籌管理,促進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路線。
2021年,中央印發《關于加快培育發展制造業優質企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完善金融財政和人才政策的十條意見;同年11月中央又出臺《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在金融、財稅、數字化轉型、產業協同等十大方面提出31項具體措施。同年,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在北京市西城區金融街開市,北交所成為專精特新企業上市融資的新渠道,隨后“專精特新企業貸款”業務在各大金融機構陸續推出,極大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發展慢的難題。
2022年專精特新一詞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已經成為國家發展戰略規劃。同年6月,工信部印發《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辦法中明確了梯度培育路線為: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統一了全國專精特新梯度培育標準;同年10月,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關于知識產權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在知識產權層面為專精特新企業做好扎實服務工作。
二、成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意義
1.推動產業升級:專精特新小巨人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引領行業進步,推動整個產業向更高端、更具競爭力的方向發展。專精特新小巨人成功經驗可以為其他企業提供借鑒和參考,促進整個行業的提升和升級。
2.促進就業和經濟增長:專精特新小巨人的崛起意味著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點。在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會帶動相關產業鏈上下游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和財富。
3.優化營商環境:專精特新小巨人的涌現需要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政策支持。政府在制定相關政策時會注重創新創業的支持,提供更加便利的政策和服務,為專精特新小巨人的成長提供有力支持。
三、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條件
(一)專業化條件
1.企業從事特定細分市場時間≥3年;
2.主營業務收入總額占比≥70%;
3.企業近兩年主營收入平均增長率≥5%。
(二)精細化指標
1.企業需要至少有1項核心業務采用信息系統支撐,比如OA系統,財務系統,CRM等。
2.取得相關管理體系認證,或產品通過發達國家和地區產品認證(國際標準協會行業認證)。
3.企業資產負債率不高于70%。
(三)特色化指標
1.企業產品在全國細分市場占有率>10%,需要提供市場調查報告。
2.企業資產負債率不高于70%。
(四)創新能力指標
》》直通條件
1.近三年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并在獲獎單位中排名前三。
2.近三年進入“創客中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全國50 強企業組名單。
滿足上述一條即可。
》》一般性條件
1.企業營收1億元以上的企業,近兩年研發費總額占營業收入總額比例均需要≥3%,營收5000萬-1億元企業,研發占比≥6%,營收5000萬的企業,需要近兩年新增股權融資總額(合格機構投資者的實繳額)8000萬元以上且研發費用總額3000萬元以上、研發人員占企業職工總數比重50%以上。
2.企業自建或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聯合建立研發機構,設立技術研究院、企業技術中心、企業工程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
3.擁有2項以上與主導產品相關的Ⅰ類知識產權,且實際應用并已產生經濟效益。
(五)產業鏈配套
位于產業鏈關鍵環節,圍繞重點產業鏈實現關鍵基礎技術和產品的產業化應用。
(六)主導產品所屬領域指標
1從事細分產品市場屬于制造業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軟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
2.或符合制造強國戰略十大重點產業領域;
3.屬于網絡強國建設的信息基礎設施、關鍵核心技術、網絡安全、數據安全領域等產品。
以上就是針對于2023年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政策有哪些的解讀,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政策請關注華夏泰科,我們擁有15年申報經驗,標準化優質服務流程,憑借龐大優質服務團隊成功為上萬家企業拿到資質認定,想要申報項目的企業咨詢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