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類型分布情況
目前全國在有效期內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有限責任公司、非上市股份公司、上市股份公司數量分別為8128、3246、801家,分別占比66.67%,26.62%,6.57%。非上市公司占比超過93%。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由于具有靠盈利增長拉動回報、總市值不太高、處于增長比較好的行業、估值不太貴,以及受益于政策支持的特點,深受資本市場青睞。據有關數據統計,截至2023年5月底,已累計有1420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A股上市,占A股上市企業總數的27%。2023年前5個月新上市的企業中,專精特新企業占56%,成為上市主力軍。北交所是專精特新企業在國內上市的主陣地之一,今年6月上旬,隨著江蘇易實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北交所存量上市公司數量達到200家,較2022年同期實現數量翻番。
從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域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類型分布來看,珠三角地區非上市股份公司以及上市股份公司企業占比較多,非上市股份公司比排名第二的長三角地區高出25個百分點,上市股份公司比長三角地區高出24個百分點,華夏泰科分析出現這種局面與廣東專精特新專板的開板有很大關系,今年6月30日,證監會公示首批專精特新專板建設方案備案名單,廣東股權交易中心位列9個區域性股權市場之一。廣東的專精特新專板由此應運而生。專精特新專板的推出,被認為可以對上市后備企業優中選優,其通過先在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再轉至新三板、北交所等全國性資本市場,形成梯度培育體系。通過在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上“預科班”,專精特新企業得以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實現梯次晉級。
為什么需要認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目前國家及地方出臺各類政策法規,在資金支持、人才支持、企業創新、市場開拓、數字化轉型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需求給出充分支持。目前我國企業發展情況已經開始呈現從“大而全”轉變為“小而優”的良好局面,下一步針對專精特新小巨人垂直細分領域、打通產業鏈關鍵環節,解決中小企業發展個性化需求,各省市級政府會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做好專精特新企業“大管家”角色,加強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和運營,組織實施一批工程化應用驗證項目,促進優質產品先試首用;向龍頭企業征集技術產品問題,組織專精特新企業揭榜,以比賽激發創新創業活力,促進產業鏈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等,促進地方政府與小巨人企業的溝通和交流,及時收集、反饋其訴求和建議,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協作機制,為小巨人企業提供差異化支持和引導,解決小巨人企業在技術創新、上市輔導、創新成果轉化與應用、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知識產權應用、上云用云及工業設計等方面的需求,激發其創新活力和發展潛力。
華夏泰科專注專精特新小巨人項目申報,明確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難點,企業申報時需要注意在了解規則的基礎上進行提前準備,才不致出現方向性錯誤,避免方向性錯誤和亮點不突出,將企業的條件做足做實,做成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