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很苦,但堅持很酷
對于還沒有嘗試過創業的人來說,談到創業往往帶著既興奮又恐懼的心情--“創業肯定很過癮,不用再看別人的臉色。不過我不適合創業,我受不了那種朝不保夕的生活”。于是,我們經常聽到一些職場中人一面抱怨當前的工作,一面大談創業規劃,卻遲遲沒有行動。
人一旦開始創業,就失去了穩固的收入來源,要獨自面對難以預測的市場風險。何況在創業初期,無論是從資金、客戶、人力上來說,都處在極不穩定的狀態。于是,人們自然而然地認為創業是一項高風險的活動。從結果來看,一旦成功創業取得的收益會是數千倍、數萬倍,本著高風險高收益的原則,創業自然會被認為是高風險的投資理財行為。
不過,僅僅看到創業的風險而不敢嘗試更不足取。創業有風險,難道職場就沒有風險了嗎?投資就沒有風險了嗎?如果人到40歲的時候,失去了職場競爭力,那不是更危險的事?投資也是“七虧二平一賺”,只有10%的可能獲利,這難道不是高風險嗎?
創業表面上來看有風險,但創業過程中積累的能力、經驗以及市場感覺都能讓人受益終生,創過業的人假如重回打工位置一般也能做得很好。這樣看來,創業反倒是最安全的。因為直面過殘酷市場環境的考驗,一般的風險已經不在話下了。當然,如果創業失敗者既失去了金錢、又失去了斗志,那確實是很可悲的。
誰都不會否認創業需要勇氣、激情,畢竟要獨自面對無法預知的市場風險。但“淹死的都是會游泳的”,對于創業這種勇敢者的游戲,最后的贏家往往是謹小慎微的人。創業最容易失敗的時候不是在起步之初,大多數人在創業之初的時候都有一定的資金、渠道、客戶儲備,所以立刻夭折的可能性不大。但隨著事業發展或者原地踏步,就面臨著兩種風險:一種是盲目擴張,而管理、服務跟不上,導致資金鏈越來越緊張;一種是安于現狀,腳步跟不上市場變化,最終被市場淘汰。這兩種風險都源于缺乏對市場的敬畏之心,不夠謹慎、有勇而無謀。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形容自己日常的狀態是如履薄冰,比爾·蓋茨曾一度強調微軟離破產只有18個月,看來謹小慎微與勇于嘗試共同融合在創業者的基因里。
另外創業者在企業成功后,容易迷失在鮮花與掌聲中,在你做出高質量決策的時候,如果產生自己比別人更聰明的幻覺,那你一定要反問下自己,身邊是否聚集了一些喜歡拍馬屁的人。總之創業者一定要讓自己謙卑起來,不要過分高估自己。
無論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下海者,還是千禧之后,搭著互聯網的春風成長起來的企業家,在他們身上,都能看到一種西西弗斯式的堅持。
創業很難,但堅持很燃。北京華夏泰科咨詢有限公司作為國內知名的科技企業服務平臺始終堅信一點,任何一項ToB類服務,最終都要落在價值上,只有切實為客戶創造價值,才有生存空間,其旗下的政策項目申報平臺“指尖申報”自上線以來,不斷通過產品迭代升級服務體驗。截止目前,華夏泰科已幫助企業成功申報千萬級政府補貼,收獲了合作伙伴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