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知識產權局關于組織申報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的通知
各區縣(自治縣)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各有關單位:
根據《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支持科技創新若干財政金融政策的通知》(渝府辦發〔2021〕47號)、《重慶市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建設經費資助及運營績效補貼辦法(試行)》(渝知發〔2021〕65號)有關要求,為構建要素完備、體系健全、運行順暢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生態,經研究,擬布局建設若干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條件
(一)申報單位為合法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單位,且信用良好。
(二)所屬產業知識產權基礎良好,產業領域或區域相關企業、研發和服務機構聚集,具備一定的規模優勢;
(三)專職從事知識產權運營或相關服務人員10人以上;
(四)有科學可行的建設方案,有明確的運營規劃、戰略布局、目標任務和切實可行的工作舉措;
(五)有科學的管理制度、規范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內容和流程、完善的運營參與各方收益分配機制等;
(六)有一定的知識產權運營基礎和轉移轉化能力,有維持運營中心運行的保障經費;
(七)以合作方式共建的,申請單位應與合作方簽訂合作協議,明確各自承擔的職責和任務。
二、建設任務
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建設期為兩年,重點完成以下任務。
(一)建立市場化專利運營中心。協同產業園區、產業龍頭企業、新型高端研發機構、運營服務機構、行業協會等一個或者多個單位,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市場化運行的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建立組織管理體系,健全管理經營團隊,制定產業運營中心發展規劃,明確專利轉化實施目標。
(二)深度挖掘企業端技術需求。全面摸排園區內和產業鏈企業技術和專利現狀,提供技術和產品路線診斷、技術創新需求挖掘服務,建立企業個性化和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共性化專利需求信息庫,定期推送相關信息;積極整合知識產權服務資源,幫助企業對接高校院所、新型高端研發機構、國有企業未轉化專利資源,為企業技術創新全流程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三)開展精準化專利供需匹配。建立專利技術供需對接機制,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開展企業專利技術需求與高校院所專利匹配工作,通過集中發布、網上展示、成果推介、項目路演等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廣泛開展專利技術對接活動。
(四)培養專業化專利運營人才。舉辦系列知識產權運營專題培訓班,面向產業鏈企事業單位研發人員和知識產權管理人員開展專業技術和業務技能培訓。
(五)建立一站式轉化服務渠道。組織開展質押融資“入園惠企”活動,吸引金融機構參與專利轉化實施,借助質押融資、專利保險、轉讓許可、投融資、作價入股、證券化等多元化工具,滿足企事業單位在優秀專利項目轉移、二次開發、產業化等階段的不同資金需求,打造金融與知識產權互為支撐、合作多贏的一站式服務模式。
三、績效目標
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建設周期內,達成以下績效要求。
(一)建成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市場化運行的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具備開展工作的場地、專職人員、服務模塊等條件;
(二)促成園區或產業鏈上中小企業承接高校院所、國有企業專利轉讓、許可次數不少于100次,涉及企業數量不少于10家;
(三)所在園區或產業鏈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金額2000萬元以上,其中普惠性專利質押融資惠及中小微企業數量占惠企數量的比例不低于50%;
(四)組織供需對接活動5次以上,建設專利技術供需目錄,每年實現精準推送信息2000條以上;
(五)組織不少于200名企事業單位研發人員和知識產權管理人員參加知識產權轉化運營專題培訓;
(六)相關工作模式或者專利轉化成效形成典型經驗做法和案例,得到市級以上相關部門或相關媒體充分認可,或者被市級以上相關部門推廣應用。
四、支持措施
2023年度擬支持建設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不超過2家。
五、其他
(一)請各區縣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根據本地重點產業、重點園區(開發區)的實際需求,組織推薦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并對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和相關性進行審核。
(二)請于2023年11月30日18:00前,將申報材料雙面打(復)印并按照目錄裝訂成冊,一式兩份報送至市知識產權局運用促進處2401室(地址:重慶市江北區五簡路9號),同時將材料電子版發送至指定郵箱。逾期不再受理。
附件:重慶市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建設及運營項目申報書
重慶市知識產權
2023年11月14日
(聯系人及聯系電話:王老師,67097232;張老師,67612599;郵箱:cqzscqyy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