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關于新時代加強學會科普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市學會,各區科協:
現將《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關于新時代加強學會科普工作的實施意見》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落實。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
2023年7月18日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關于新時代加強學會科普工作的實施意見
為深入貫徹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落實中辦國辦《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的工作要求,按照《中國科協關于新時代加強學會科普工作的意見》和《北京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工作部署,充分增強市科協學會、協會、研究會、促進會、聯盟等社會團體(以下簡稱“學會”)參與科普工作的責任意識,調動其參與科普工作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增強首都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科普責任感和使命感,在首都地區形成社會組織參與社會化協同科普新局面,推動科普工作高質量發展,提出以下具體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黨的領導,深刻認識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落實“一流學會必須要有一流科普”的新時代使命。堅持融入大局,緊扣中央有關部署和首都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使命任務,加強科普能力建設,大力實施全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堅持與“北京特色一流學會建設”結合,切實發揮社會組織屬性,以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為主線,以推進學會科普陣地建設、強化學會科普資源供給、打造學會科普活動品牌、推動學會科普工作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在服務全民科學素質提升中建功立業,助力人民群眾生活品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提升。
二、主要工作任務
(一)積極完善科普工作機制,提升科普服務能力
1.完善學會科普工作機制。明確本學會科普工作重點任務,探索構建品牌、平臺、隊伍、陣地“四位一體”的學會科普工作服務體系,推進學會科普高質量發展。以學會年度考核為導向,進一步明確科普工作職責。明確專人分管科普工作,組建本學會科普工作隊伍,制定年度科普工作規劃、計劃,明確本學會科普工作重點任務,將科普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和重點工作安排,確保學會科普工作有機構、有謀劃、有部署、有考核。加強上下聯動,積極主動與國家級學會對接,聚集更多優勢科普資源和人才資源,聯合開展主題科普活動,推動科普信息資源應用和科普活動落地。
2.強化學會科普價值引領。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為己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積極參與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活動,著力宣傳優秀科技工作者的先進事跡、學術風采與研究成果。加強科普內容政治性、科學性審核把關,積極開展科學辟謠,加強科學解讀,回應社會關切,營造崇尚科學的良好社會氛圍。推動科普工作融入新發展格局和新時代首都發展,服務教育、科技、人才貫通發展,實現科普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方面的全面價值。
3.培養學會科普人才隊伍。建議有條件的學會設立科普工作委員會,建立科普專家庫或科普專家團隊。學會主要負責人要帶頭開展科普工作,為本專業領域科普事業發展營造良好氛圍,推進學會科普高質量發展。加強科普人才的培養和使用,積極吸納科技工作者,不斷擴充各行業、各領域科普人才。組建科技科普志愿服務隊伍,規范管理,不斷增強學會科普服務能力。
4.加強學會科普激勵。有條件的學會設立科普工作、科普成果和科普任務的動員激勵機制,鼓勵科技工作者積極主動開展科普工作。推薦學會優秀團隊、個人以及科普成果、科普作品參加國家、地方表彰獎勵。積極參與“典贊時刻·首都科普”“首都科普好書”等評選宣傳活動。
5.參與科普標準制定。參與研究和制定本專業領域科普宣傳大綱、科普工作指南等,分級分類制定科普產品和服務的標準規范,開展本領域標準規范宣貫工作,探索開展科普成效評價。
(二)積極推動科普陣地建設,強化優質資源供給
1.加強科普教育基地建設。積極參與“科技館之城”建設工作,支持學會發動支撐單位、會員單位向公眾開放實驗室、陳列室、展覽館等科技類設施或建立科普基地、科普場所和網上展館,配套開展科普活動,鼓勵學會與科技場館加強合作,共同建立科普陣地,構建優質科普資源共享機制,積極創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科普基地。
2.加強科普傳播平臺建設。全面推進全媒體生產體系建設,加強精品內容生產,匯聚融合本行業、本領域科學傳播資源,建設線上線下結合、傳統新興融合的學會科普工作平臺,全面強化科學傳播動員能力。搭建網站、期刊、微信公眾號、微博、短視頻賬號等平臺窗口,組織本領域、本行業科技工作者圍繞公共衛生、科學事件、突發情況等及時發聲,聚焦群眾需求和首都發展需求,積極創作發表科普作品。
3.加強合作交流平臺建設。積極開展領域內及跨領域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國際及港澳臺交流合作機制,開展科普國際及港澳臺交流合作,傳遞科普價值,講好中國故事。積極參與“北京國際科學傳播交流周”、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等活動。
(三)廣泛開展科普特色活動,努力打造品牌亮點
1.積極開展科普活動。圍繞各領域、行業、學科特色的紀念日、活動周等重要節日,圍繞時事熱點,結合學會自身特色與資源優勢,開展專題科普活動。積極參與全國科普日、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科技周、科學跨年等重大科普活動,組織科技工作者以科普講座、科技咨詢、科普展教、科普創作等形式,開展貼近首都發展、貼近時代、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科普活動,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品牌活動。
2.推動科技資源科普化。以公眾需求為導向,持續提升科普作品原創能力,推出精品科普資源。面向前沿科技領域,積極開展前沿科技、重大成果的科技資源科普化。加強與專業科普機構、傳媒等合作,促進將最新和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科普化。拓展科技基礎設施科普功能,鼓勵和推動大科學裝置、各級各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實踐基地等面向社會開放。利用自身科技資源服務科技場館和首都科普。
3.推進科技志愿服務。規范科技科普志愿管理工作,積極動員本學會科技工作者,面向重點人群,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結合防災減災、應急避險、食品安全、衛生防疫、生態保護等群眾關切問題,突出全國科普日、全國科技活動周等重要節點,開展科普講座、科普閱讀、科普宣傳、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等科技志愿服務活動,參與文化場館、科技場館、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等公共場所開展的公益性科技科普服務。根據自身專業特點和行業領域優勢建立專業性強、特色鮮明的志愿服務組織。運用科學傳播專業職稱評價機制,提供科普事業人才支撐。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對學會科普工作的指導和服務
將學會科普工作納入學會整體工作中,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各學會設立科普工作專項,將科普工作作為“北京特色一流學會”創建的重要內容,從人才服務、示范引領、職稱評定等方面做好支撐服務,動員社會力量支持學會和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工作,促進學會科普工作深入發展。
(二)支持學會開展相關領域的高質量科普工作
積極與學會共建科普培訓平臺,指導和培育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創作,加大優質科普內容供給。主動聯系對接學會,充分利用系統工作會、交流會、培訓活動等,搭建科協與學會交流的平臺,引導學會優質資源服務基層。圍繞應急科普、“雙碳”、食品安全、心理健康、“雙減”、青少年科技教育等重點領域,充分依托學會力量,共同推動科普工作。
(三)加大對學會科普工作的宣傳和激勵力度
積極開展學會科普平臺和品牌建設示范試點工作,建設科普特色學會,積極選樹學會科普工作和科普人物先進典型,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推進科學傳播專業職稱評價工作,推動優秀科普項目、科普成果納入各級科技獎勵評選,激發學會和廣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工作的內生動力。
各區科協結合本地區、本單位實際情況支持所屬學會開展科普工作。